肌少症是肌肉減少症的簡稱,是一種增齡相關的肌肉量減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軀體功能減退的老年綜合征。肌肉減少症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 患者可表現為體重下降、走路速度變慢、行動不便、手部的握力下降,以及全身性的症狀等,具體情況如下:
一、走路緩慢、活動障礙:比如走路沒勁兒;
二、握力下降:比如毛巾擰不幹,瓶蓋擰不開等;
三、虛弱、疲乏:比如總感覺累,容易跌倒、骨折;
四、可能伴發相關併發症:比如壓瘡、肺炎、心血管疾病等。
具體形成原因及主要症狀如下:
形成原因:
1、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加,體內機體的變化,如:激素、代謝、免疫因數、基因代謝等因素都會在不同水準和程度上影響肌品質和肌力。
2、生活、運動方式改變:隨著年紀增大,生理系統機能也會適應性下降,運動能力也逐漸降低。這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肌肉減少。
3、神經因素:主要發生在外周神經和神經肌肉接頭等。去神經支配、運動單位重塑和丟失等可能會導致肌少症。
肌少症的危害
1. 肌肉減少最先出現的症狀是疲乏無力,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功能受損的表現:活動能力降低,步速緩慢、行走、登高、坐立、舉物等各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肌肉無力平衡功能差、極易跌倒骨折。肌少症增加了老年人殘疾和喪失自理生活能力的風險。
2. 研究表明,患肌少症的老人失能與殘疾風險增加3-4倍。肌少症還會導致老人體重下降、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健康壽命。老年人過快地出現嚴重的四肢肌肉減少,死亡的危險性增加。肌少症的老年人死亡風險增加3.59倍,≥80歲老人死亡風險更加嚴重。
3.肌少症還會導致內臟下垂、肌肉萎縮,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直腸脫垂、吞咽肌群萎縮,嚴重患者的身體功能和生活品質。
如何預防肌少症?
①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入
蛋白質占肌肉重量的20%,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料。對於非肌少症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建議每 日攝入1.0~1.2g•kg-1 •d-1 的蛋白質以預防 肌少症的發生;對於明確診斷的肌少症患者建議每 日蛋白質攝入量達到1.2~1.5g•kg-1•d-1;而 對合併嚴重營養不良的肌少症患者每日蛋白質則 需要補充到1.5g•kg-1 •d-1 以上。
②增加多種方式的運動鍛煉
老年人進行多種方式的聯合性運動來有效改善軀體功能,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拉伸運動以及平衡運動。由於老年人個體差異,俯臥撐、舉啞鈴強度較大,不適合老年人。可利用小物件做動作,達到鍛煉的目的,比如:舉礦泉水瓶、坐位抬腿、拉彈力帶等。
③增加維生素D攝入
維生素D對於增強肌肉力量有重要作用。有研究顯示,在維生素D水準偏低的人群,增加維生素D可有效增強髖部屈肌的力量。老年人可通過日曬、食物攝取(如海魚、魚卵、肝、全脂乳、蛋黃、魚肝油)、遵醫囑服用維生素等方式補充維生素D。
④積極控制慢性病
慢性疾病往往伴發炎症反應及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可減輕機體的炎症反應,對於保持肌肉容量,維持肌力和肌肉功能有重要作用。
⑤藥物治療
藥物是改善肌少症的一種選擇,目前用於臨床治療肌少症 的證據仍不夠充分。在醫生指導下適度服用雄激素、肌肉抑制因數阻斷劑,可以通過促進肌肉生成等方式增加肌肉容量。
抗阻運動就是讓肌肉對抗一定阻力,這樣才能更高效刺激肌肉增長。比如,練習上肢時可使用啞鈴,把重量選擇到自己一組剛好可以做12~20個,再多就做不了的重量。如果鍛煉下肢,可坐在椅子上,把腳抬到和凳子齊平膝蓋伸直,然後在腳踝上綁一個重物比如沙袋、米袋、礦泉水瓶等,然後將下肢懸停在空中,堅持最長的時間算1個,1天做20~30次。適當的抗阻訓練一般每週進行2~3次、每次訓練中每組動作重複8~12次。虛弱老人負荷可略低些。
文章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健康頭條 » 肌少症是什麼?具體形成原因及主要症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