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腸泌素?腸泌素和胰島素一樣,它的發現充滿了波折。
早在一百多年前,兩位英國科學家在研究狗的消化系統功能的時候發現,狗的的小腸是可以分泌一種液體的,而這種液體進入血液迴圈以後,能夠促進胰腺消化酶的分泌。這成為了人類對於內分泌研究的開始。
時間到了1932年,當時人們已經瞭解,胰腺是同時可以分泌消化酶和胰島素,這時候比利時的生理學家就預測,既然小腸分泌的激素能促進消化酶分泌,那是不是也能存進胰腺分泌胰島素呢?
於是,他開始了相關的研究,並且發現了一種腸道分泌的液體,被稱為“Incretin”,中文名為前端腸道黏膜分泌的物質,也就是腸泌素,這個物質可以讓血糖降低但不會促進胰臟的消化液及消化酶的分泌作用。也就是說這種腸泌素的作用是小腸感受到了胃腸道的碳水化合物,而督促胰腺分泌胰島素。
而在1964年這種猜測才算完全證實,因為相關實驗發現口服的葡萄糖如果經過腸胃道消化,會比靜脈注射有更明顯的刺激胰島素分泌的效果,此作用因而被稱作腸泌素效應。用一個關聯來看,就是葡萄糖進入小腸–>小腸分泌“腸泌素”–>腸泌素刺激胰島素分泌–>血糖降低。
既然瞭解了原理,很快兩種符合“腸泌素”定義的蛋白質分子被找了出來,分別是GIP和GLP-1,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和發現,最終胰高血糖素樣多肽-1,也就是GLP-1成為了目前治療糖尿病的藥物,還由此衍生了DPP-4抑制劑等藥物。
控糖藥物成減肥新選擇?
其實所謂的減重針,各家廠商名稱各異,但主要成分皆是「腸泌素」。醫師指出,腸泌素是人體腸道本身就會分泌的荷爾蒙,當進食後,血糖上升,身體就會分泌腸泌素,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但糖尿病患者因為腸泌素不足,進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夠,所以腸泌素過去被用於糖尿病用藥。
不少糖尿病友都有肥胖困擾,而腸泌素研究證實,可幫助8成糖尿病友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且有助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共病風險,減輕體重,因此被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列為控糖達標的好幫手,醫師指出,建議合併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友優先使用。
腸泌素的額外效益也被發現,除了有助抗發炎、降血壓等,甚至能預防退化性腦神經病變,不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能延緩胃排空,且會作用在飽食中樞,加強飽足感、降低飢餓感和食慾,對於體重管理有幫助,在歐美很早就將腸泌素用於減重,至於台灣則是近年才核准使用。
腸泌素可透過4種不同機轉,幫助控糖、做好體重管理。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醫師解釋,腸泌素的4大機轉,包括:
1.作用在肝臟,可降低肝臟葡萄糖新生,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2.作用在胃,延緩胃排空速度,減少飢餓感。
3.作用在胰臟,在人體需要胰島素時分泌較多胰島素,需要量較少時減少分泌,避免低血糖。
4.作用於中樞神經,抑制大腦的食慾中樞,產生飽足感,避免飲食過量。
施打腸泌素減重有天花板 停藥食慾恢復體重恐反彈
腸泌素屬於自費減重藥物,有不同選擇,短效劑型需要每天施打,長效劑型則是每週施打1次即可,通常會由低劑量逐漸遞增,但部分民眾會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副作用,「經驗上來說,大約打到1.2、1.8毫克的劑量,不少民眾就會開始出現不適症狀,但在國外可能會施打3毫克左右的劑量,」
醫師認為,肥胖民眾想靠施打腸泌素減重並無不可,但腸泌素屬於處方藥,務必要依照仿單、經由醫師指示使用,不建議自行使用,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若僅是對身材不滿意,但體重標準的民眾並不適合,至少BMI超過27的民眾效果才會較顯著,尤其是有甲狀腺髓質癌病史或家族病史的民眾不建議使用。
由於造成肥胖的原因繁多,減重針較適合食慾旺盛的族群施打,值得注意的是,光憑藉腸泌素減重,其實效果有限,大約減重4公斤即到達天花板,除非過程中仍搭配飲食控制及運動,效果才能更顯著,而且停藥後恐出現溜溜球效應,造成復胖,柳朋馳解釋,若是僅短暫施打1~2個月,靠著降低食慾瘦身,身體還沒有足夠時間養成習慣,若一停藥食慾恢復,體重恐會反彈。
腸泌素和胰島素有什麼不同?
胰島素最主要的作用為調控血糖的恒定,當人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其作用功能異常時,造成血糖調控失去平衡了,就會讓病情發展,血糖出現異常,持續下去,因為胰腺功能持續下降,胰島素分泌越來越少,達到一定的標準就會形成糖尿病。而且胰島素屬於合成性的激素除了促進葡萄糖合成肝臟與肌肉內的肝糖外,也具有促進脂肪合成的作用,所以打胰島素是能夠讓人體重增加的。
而腸泌素是由腸道分泌的激素,腸泌素具有間接調控血糖的作用,一是因為它能促進胰島素分泌,二是因為有抑制胃的排空和促進大腦中樞神經產生飽足感的效果,一般來說胃一旦排空便會產生饑餓感,這樣的話就能達到減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腸泌素會根據自身血糖的濃度來做釋放,所以不會有太大的低血糖風險。
文章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健康頭條 » 什麼是腸泌素?控糖藥物腸泌素成減肥新選擇!